湖北推广联盟

Hi, 请登录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教你教学论文写作的方法)

小学教师怎样进行教学论文写作 ——以小学三年级语文为例

陈世荣,重庆市巫山县龙井小学

摘 要:教学论文写作既是一种精神活动, 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实践活动, 教学与教研、教书与写作相辅相成。教学论文写作包括思想方法和写作技法两个方面。教师要具有一个正确态度、两个清晰认识、三个特别关注、四种良好习惯、五种构思技巧。做好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快步走上教研之路。

关键词:教学论文; 论文写作; 思想方法; 构思技巧

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既是一种精神活动, 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实践活动, 于教于学均有裨益。有一个比喻讲得好: 教学和研究是一个成熟教师必须荡起的双桨。“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 可见, 教学与教研、教书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广义的教研论文包括:教学改革和实验的论文;教学理论的介绍;教材研究和分析;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教案和教学设计等。 特级教师周一贯认为:“论文写作是一种通过‘写’来牵动研究、表达成果的方法, 论文的写作, 既是操作的过程, 也是研究的技法。 ”

一般来说, 教学论文的写作包括思想方法和写作技法这两个“法”。 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 思想方法是第一位的, 但一些必要的写作技法也是需要掌握的。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研究体验谈谈浅见。

一、一个正确态度

就大部分教师而言, 对于教学论文的写作, 都有一种跃跃欲试而又踌躇不前的心态, “述而不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日常教学生活中, 我们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 教师在一起闲谈的时候, 可以就某个问题侃侃而谈, 观点新颖, 见解独到, 而一旦要撰写成论文时, 却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 只注重口语表达, 而忽视书面表达, 已成为许多一线教师的通病。有的教师认为, 进行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是专家学者的专利, 不是一线教师所做的事, 我们难以做到、难以做好, 想发表文章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 一线教师要想搞教研, 首先必须改变这些想法, 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语文教师不会写文章, 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只要我们转变观念, 只要我们敢于动笔, 论文写作的门槛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要知道, 只有写, 才会写!

二、两个清晰认识

(一) 认识教学实践的优势

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说, 教学论文写作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 找不到合适的切人口。如果我们从微观出发, 留心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那么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可谓俯拾即是。

课题就是问题, 从问题着手,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写作的天地无比广阔, 大有可为。跟那些专门进行纯理论研究的专家相比, 一线教师的优势就在于实践上, 许多教育教学刊物都刊登教学实践或理论结合实际的文章。一线教师写出的生动活泼、洋溢着现实生活气息的文章最受编辑青睐。 大到课例课型的研讨、课文内容独到的分析, 小到一次偶然的教学生成, 甚至一段有特色的导语设计, 都可以成为我们下笔的素材。 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本身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研论文写作的富矿。

周一贯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我觉得语文教师, 特别是初学论文写作的教师, 可以多写教材分析短文, 多写微型教学设计, 多为学生写读写指导短文。这几类文章, 面对课文, 面对教学, 在取材上有优势, 不愁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 又可以直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这也是一种优势。 ”

(二) 认识自身写作的优势

新课标认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其实, 写作也是人的个性化行为。换句话讲, 每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 认知水平不同, 思维方式不同, 就会导致个人的写作方向、写作风格不同。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写作优势, 扬长避短, 驾轻就熟, 定位好自己教学研究的方向, 凸显自己的 “亮点”, 使自己的教学研究多出成果、更加精彩。

三、三个特别关注

(一) 关注新背景

研究教学论文的写作, 首先要关注新的时代背景, 关注新的教改形势。 这里所讲的新背景, 其实就是我们常讲的“新课程改革”时期。在这个时期中, 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 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困难和疑惑、不安和躁动, 但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以及非常广阔的探索空间, 给我们一线教师教学论文的写作带来了无限的机会。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2001 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正式颁布, 拉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新的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要求一步步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二是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多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材, 打破了原来一纲一本的局面, 课标语文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课题研究、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 考试改革等纷繁复杂的新鲜事物向语文教师提出挑战;三是2011 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修订版) 的正式出台, 标志着课改已经进入深水区, 十年课改的新问题层出不穷, 摆在每一位教师的面前, 我们无法回避。

困难与机会同在, 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样的新变化、新内容、新要求, 无疑为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搭建了最大、最好的教学论文的写作平台。

(二) 关注新题材

面对这样一个无比宽广的写作平台, 教师必须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和写作思路, 认真地思考如何挖掘写作题材。笔者认为, 教学写作的目光应该在以下八个方面聚焦: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研究;二是新教材研究, 包括文本解读、资料链接、新旧教材对比研究等;三是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研究;四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五是不同文体教学研究;六是由教学问题引发的课题研究; 七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八是试题研究, 特别是毕业考试研究。 上述几类写作题材, 每一类都是一个挖掘不尽、写之不竭的大海。

(三) 关注新信息

一要关注教改领军人物、教改风云人物。关注这些人物, 其实就是及时了解教改动向, 了解教改前沿信息, 开阔自己的视野, 拓宽自己的眼界。 这方面如老一辈的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等, 风头正劲的有北京的窦桂梅、上海的张雅敏、浙江的王崧舟、江苏的孙双金等等。值得注意的是, 有许多大学教授也都“投身”于小学语文研究, 如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北京大学的钱理群、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浙江大学的朱作仁, 这些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二要关注学科教学刊物。 小学语文传统刊物如上海的《小学语文教师》、山西的《小学语文教学·会刊》《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广西的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河南的《小学教学·语文》、北京的《小学语文》、江苏的《小学语文研究》《新语文学习》、浙江的《教学月刊·小学语文 》等, 当然, 还有许多学生类的刊物, 也应该予以了解。 关注学科权威刊物, 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教改动态, 相应课题及其研究的程度, 刊物的用稿风格, 时新的征稿启事, 有针对性地写稿和投稿。我的第一篇教学论文《怎样分析古诗的意境美》, 就是根据《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的“古诗教学”栏目征稿启事, 把自己教学《游园不值》的创新瞬间稍加整理投稿后发表的。

三要关注文学新思潮、新动向。语文教师不能只读教材和教辅资料, 应该博览群书, 热心文史哲。 读书丰盈心灵, 读书丰厚学养。 比如《读书》《随笔》《文史知识》等刊物, 莫言、韩少功、余华、张承志等的小说, 余光中、余秋雨等的文化散文, 都应成为我们的案头必备读物。 同时, 时下发生的一些文化现象、文坛动向, 比如《百家讲坛》上的风云人物等, 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关注和了解, 使我们在保持对文学的一丝敏感和热情的同时, 拓宽自己的教学论文写作的思路和空间。

四、四种良好习惯

作为一线教师, 能够学习写作教学文章并能够长期坚持, 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平常的写作过程中, 要养成以下良好习惯。

(一) 思考的习惯

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成功者的做法, 我们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借鉴;日常教学中的一堂课, 我们更要思考其成败得失。学会思考才会有收获, 学会思考才会有写作。 比如, 近几年小学毕业试卷中频频出现对联题, 引发我对小学语文知识的深层次思考, 据此我写了一篇 《对联热的冷思考》, 发表在《小学语文》上。

(二) 研读的习惯

研读是有目的、 有针对性的阅读。 就某一个问题, 认真阅读作品, 在阅读中学习, 在学习中借鉴, 这也是教学写作的一门重要功课。 浙江周一贯老师曾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开设了一个栏目叫“名师说课”, 他的每一篇说课稿后面都列有一个长长的参考书目清单。 如周一贯老师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就参读了50 多篇文章, 他通过爬梳剔抉, 博采众长, 使自己的文本解读独树一帜, 这也是周一贯老师始终能够站在语文前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提炼的习惯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全网营销】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