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刘幼君
诗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具文学特征的文学样式,几千年来一直是我国文学史的主流。它是一种有韵律的,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根据《礼记.乐记》记载: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所以早期,诗歌与乐舞是一体的,诗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随着社会进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以入乐与否为区别,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诗从歌中分化出来成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诗经》就是入乐歌唱的,严格说它是歌。因为如此才被称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标志。
一、诗歌起源于上古社会的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和原始宗教
起源于劳动生产。人们在原始的生产劳动中,无论是狩猎,抵抗外族侵略,改造生存环境,防御自然灾害等等,都需要多人合作来进行,为了更好的完成或达到上述活动的目的,必须步调一致、言行配合,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劳动号子″或“劳动调子”。这种劳动号子、调子往往就是一种简单的吼叫两汉乐府诗歌的精华是,单音调。随着人类语言的丰富和发展,逐步演变为多音节、有停顿、有节奏、有明确意思,有丰富情感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例如石匠打大锤时哼唱的大锤调,石工号子;江河上的纤夫在拉船时的船工号子;还有修房造屋时哼唱的打夯歌(调子)等等。这些劳动号子和劳动调子调整了劳动节奏,增添了劳动情趣,缓解了疲劳,振奋了精神。
起源于两性相恋。爱情和婚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当男女两性从相识、相恋,到相爱、相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纠葛,如嫉妒、吃醋和猜疑,如初恋、热恋、失恋和思念等等。在人类语言不丰富时,只有以简单的呼叫、呼喊来表示爱意或追求。例如"漂亮"、"美丽"、"好看"、"好棒"、"想你"、"啊呀"、"啊……"。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两性相恋的表示渐渐丰富起来,例如青年男女互赠私物以示爱情的情景。
《国风》中的"卫风·木瓜"
原文 译文
投我以木瓜 (你送我一只木瓜)
报之以琼瑶 (我赠你一块玉佩)
匪报也 (这不是简单的报答呀)
永远为好耶 (这是为了永远的相爱呀)
起源于祭祀。原始社会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如风雨雷电、生老病死。为表示敬畏、顺从之意,表达期盼与祈求,例如对风调雨顺、平安健康、获得丰收的表示。这些祭祀的语言,最初也只是简单的吼叫,单音节,也是随着人类语言文字的丰富发展,才表现为多音节、有节奏、有停顿、有感情的语言。
二、诗歌的发展
1,古体诗。最早的诗歌是先秦时代的原始诗歌,也称原始歌谣。那时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文字。人们只能以口耳相传的口头创作的形式来表达。原始诗歌(各种号子、调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诗歌题材涉及劳动生活的描绘,爱情生活的歌颂和自然生活的期盼。但毕竟没有文字记载,绝大部分没有留存下来。后来经过收集、整理,就成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再后来又有了《楚辞》,汉朝的《乐府诗》。
《楚辞》是战国时期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屈原创作的,其中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楚辞》的本义是指楚地(今两湖一带)的言辞,除屈原外,楚辞还收录了宋玉、贾谊、东方朔等人的作品。
《汉乐府》是继《诗经》以后我国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两汉乐府诗歌的精华是,与《楚辞》的浪漫主义手法不同,它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的作品占有重要位置。他它采用通俗的语言贴近现实生活,用叙事手段刻画人物,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在典型的描绘中突出思想内涵,开拓了叙事诗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我国五言诗重要阶段。
《南北民歌》。由于南北方长期对峙,政治、经济、文化及民间习俗差距甚远,且自然环境各异,所以南北方民歌也各显风格、情调。南朝民歌清丽、缠绵,反映了纯洁、真挚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则粗犷、豪放,反映了北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南朝民歌中著名的抒情长歌《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经典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这个时期以"五言四句"为主,"七绝"、"七言"及杂言体也有,对唐代诗歌影响很大。
"永明体″。它强调格律声韵,对后来唐朝格律诗发展影响甚远,产生于南齐永明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为诗人们钻研声律和诗歌创作规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其代表人物有沈约(浙江湖州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萧赜(齐高帝萧道成的长子,南朝第二任皇帝)。永明体是诗歌技巧变革,标志我国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古体诗走向人为艺术的近体诗转折,是近体诗的前奏,它还提出了创作理念上的"四声(文字的四个声调:平、上、去、入)八病″。
2,近体诗。形成于唐代并得以盛行,为与古体诗区别,故取名为近体诗。它对格律极为严整,其主要表现为: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联,联有定对。与古体诗比较,近体诗的形式更加整齐、更为节奏,但同时也增添了更多的限制和约束。所以,诗歌创作的这些严格规定作用是两方面的,即有利于规范创作诗歌,让诗歌更趋成熟。相反却不利于诗歌发展,增加了难度,造成了限制。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拉开了边塞诗的帷幕。初唐完成了五言、七言律诗的定型。到了盛唐时代,五言和七言律诗、绝句形式完备,佳作如云、各尽其妙。诗的题材丰富广泛、内容丰富。山水田园、边塞风情、送行赠别、羁旅行役、友谊爱情、人情世态、咏史怀古等,无所不包、举不胜举。诗人层出不穷、名家辈出、流派并立、风格多样、异彩纷呈。盛唐诗对中国诗词最突出的贡献是诞育了李白、杜甫这两位伟大的诗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早已成为千世百代人的共识。中唐是唐诗的极盛时期,诗人辈出,作品更是群芳争艳,其中白居易取得了与李、杜并称唐代"三大诗人″的显赫地位。晚唐诗歌虽不及盛唐、中唐,但也出现了杜牧、李商隐等大家名手。
宋词兴盛于宋,但其发源在五代十国,甚至
来源【全网营销】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